基于“须、芦、皮、纹、体”等方面特征,可判断人参的种类,以野山参为例:
一般情况下,野山参的须与腿没有明显分界线,须条稀少而细长,清疏不乱。新鲜的须,质地柔韧、不易折断,刚柔不脆。珍珠点遍布根须,有的比较稀疏,但十分明显,即使加工成干参,依然清晰可见。
野山参的芦复杂多变,自下而上常依次分为圆芦、堆花芦和马牙芦 。年龄较小的野山参,芦形明显细长,芦碗界限不清晰。年龄大的野山参常有2-3个以上的地上茎,呈丛生状态,因此往往有长短不一的2-3个以上的分支芦。
土壤类型对野山参皮的影响很大,一般黑土地的皮色白,表面细腻,呈现“紧皮细纹”;黄土地的皮色黄,表面较粗糙,呈现“皮老纹深”。外皮年龄较小的野山参,外皮紧凑而细腻光滑,黄白色、无粗皮;年龄较大的山参,外皮显得凹凸不平或带有粗皮、紧皮、细纹和皮老纹深。
野山参的一条条横纹之间的排列是连续的,纹与纹的间隔细密而均匀。
野山参的体包括主根和侧根,侧根延长为几条支根称为腿。野山参体形大多数为“横灵体、”疙瘩体“或近似于菱角的体型。
有的野山参两腿八字分开,分支角度很大,分腿灵活、无拧腿,宛如练武的人形,特称为“武形参”,尤为珍贵。
野山参的艼总是自然下垂,称为“下顺”,若有较多上翘的“朝天艼”,或“掐脖艼”,往往是移山参。
目前市场上,野山参的赝品( 又名工艺参)层出不穷,例如,在幼小 的圆 参上刀刻出横纹冒充野山参,用头发捆扎参体制造铁线纹,或将芦头、腿、体、须用胶水拼接的方式,做成虚假的工艺参,消费者购买人参时,要根据“看五形、识六体”的辨别方式慎重选择。
一般来说,野山参的纹最难仿真,辨别时,可用放大镜细细观察。此外,财参堂将位于长白山深林区的1.5万公顷人参种植基地,直接向消费者开放,消费者可以放心购买。
后续小参仙将分享林下籽参、移山参和园参的辨别方式,敬请期待!
部分资料源于:
*《论野山 参和移山参的性状特征、变异与鉴别》
作者:孙 三省、张继、刘宝玲、任国栋、孙丛新、林光日
*《林下山参化学成分及鉴别评价研究进展》
作者:常相伟、赵颖、李德坤、周大铮、张涛、叶正良
*《人参食品研究进展》
作者:王影、查琳、杨怀雷、岳乐乐、徐芳菲、李蕾、曹志强
*《林下山参行业语的规范与人参种植产业化研究》
作者:赵亚宏 孙文采
*《中草药Chinese qraditional and eerbal arugs》
* 部分图片源于网络
本文由财参堂整理,转载请私信小编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