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尿蛋白定量是测尿总蛋白质的金标准,但操作繁琐,24 小时并非短时间,在此时间内的每次尿液都要收集,并且要求留后不留前,可能会因为患者的错误理解或疏忽,发生错误计量或漏采情形,而做出一个不正确的结果。此外,一般患者并不具有防污染及无菌观念,自行收集长时间尿液,常发生尿液保存不当及滋生细菌等情形,某些患者基于环境或个人条件限制,收集 24 小时尿液确实不方便。于是,临床就诞生了能替代24小时尿,既能定量分析出尿蛋白严重程度,又方便患者操作的检验方法:ACR(尿白蛋白肌酐比)和PCR(尿蛋白肌酐比),留一次性尿即可。ACR和PCR准确地说,应该是尿白蛋白检测,“微量”是检测后的一个等级,按检测结果分正常、微量、大量。1、正常人的尿白蛋白量:< 30 mg/天;
2、微量白蛋白尿:30~300 mg/天。
3、大量白蛋白尿: >300 mg/天。
尿微量白蛋白(mALB)的概念:指尿中白蛋白排出量在30~300 mg/天范围内,即已超出正常上限(30 mg/天),但尚未达临床蛋白尿( >300 mg/天)水平的中间阶段。ACR(albumin-to-creatinine ratio)是“尿白蛋白肌酐比”的简称由来:白蛋白是中分子量蛋白,它基本上不能从肾小球滤过,在肾小球基底膜滤过屏障损伤或缺陷时,尿微量白蛋白可增高,是肾小球早期损伤的指标。健康人的尿液中,仅含有浓度很低的白蛋白,每升尿白蛋白不超过20mg,所以又被称为“尿微量白蛋白检查”。通过分别测定尿微量白蛋白及尿肌酐,并计算其比值,用于慢性肾病的早期诊断及病情监测,引入肌酐校正后,检测更准确。PCR(protein-to-creatinine ratio)是“尿蛋白肌酐比”的简称。ACR查的是患者白蛋白的严重程度,PCR查的是总蛋白严重程度。(24小时尿蛋白定量测的也是总蛋白)
ACR与PCR能代替24小时尿蛋白定量的原因因为研究发现ACR和PCR的值,能推测出24小时尿蛋白定量。
可以看到下面这张图,PCR值(红点部分)基本上跟24小时尿蛋白定量(直线部分)重合度很高,红点在直线的附近晃,表明两者的值基本是匹配的。
ACR和PCR的临床意义肾脏正常: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 (C r)比值(ACR)< 30mg/g(随机尿标本)为正常范围;
早期肾病: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 (C r)比值(ACR)在30mg/g ~ 300mg/g 是微量白蛋白尿,属于早期肾病;
临床肾病:当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 (C r)比值(ACR)≥ 300mg/g 就被判断为临床蛋白尿, 属于临床肾病期。这时尿常规检查中就会有蛋白尿的出现;
因为尿蛋白的检测会受到多种其他因素的干扰,为了避免单次尿检造成的偏差,一般需要在3~6个月内进行2~3 次尿检,如果有2 次以上超标则可以确诊为肾病.
鉴于ACR对于微量尿蛋白敏感的优势,临床上常用于肾脏病高危患者进行早期筛查。例如
1、糖尿病:指南[1]表示ACR参与了糖尿病肾病的诊断,并且推荐使用随机尿ACR作为主要评价指标。因此建议糖尿病患者定期进行ACR的检查(通常每3个月)。
2、高血压及其他心血管疾病:研究表明[2]定期检测尿ACR对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伤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在心血管事件 (不稳定心绞痛、心肌梗死、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中,尿ACR值会明显增高, 因此认为ACR有独立预警心血管事件的价值[3],因此此类患者也是很有必要进行ACR检测。
3、肾病高危因素:如有相关肾脏遗传家族史或正在使用对肾脏有损伤的药物等情况,建议定期检测。
4、妊娠:ACR对妊娠期高血压[4]及早期的妊娠期糖尿病肾病[5]的诊断有显著的意义,因此建议妊娠期女性进行检测。
5、常规体检:由于肾脏病早期多数无明显症状,起病隐匿,所以即使无以上危险因素,也建议将ACR纳入体检的常规检查中,与其他尿液检查一起对肾功能进行更全面的评估。
ACR和PCR的影响因素1、 影响尿白蛋白检测的因素:剧烈运动、发热、感染等可导致一过性尿白蛋白升高。血尿、乳糜尿、尿中结晶、细胞成分对散射比浊法产生干扰,微生物污染、浑浊的样品不适合用散射比浊法,警惕钩状效应。
尿白蛋白定量检测方法中,免疫散射比浊法灵敏度和特异性均较高,线性范围广,但是需要特种蛋白分析仪;免疫透射比浊法操作简单,多数实验室可开展,但是灵敏度和特异性不如免疫散射比浊法。
2、 影响尿肌酐检测的因素:肌酐受肌肉活动、饮食中肉类摄入量等影响。尿肌酐检测方法主要有苦味酸法和酶法,苦味酸是经典方法,成本低廉,缺点是特异性不强,抗干扰能力差,易受血中很多“假肌酐”的干扰。肌酐酶法优于苦味酸法,抗干扰能力相对较好且交叉污染相对较少,但试剂成本相对较高,某些药物羟苯磺酸钙、磷酸肌酸钠、安乃近、多巴胺、维生素C等会引起肌酐酶法负干扰。
3、UACR 增高时应排除尿路感染,且在3~6 个月内重复检查UACR,3次中有2次达到或超过临界值则可考虑诊断蛋白尿。 参考文献:
[1]. 糖尿病肾脏疾病临床诊疗中国指南[J].中华肾脏病杂志,2021,37(03):255-304.
[2]. 张丽娜,杨苗苗,王雁良,李纳,曹慧霞,阎磊,邵凤民.尿白蛋白/肌酐比值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分析[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9,33(08):816-818.
[3]. 曹玉康,杨波.尿微量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的应用研究[J].医学信息,2018,31(06):30-33.
[4]. 吴畏,陈林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尿白蛋白/肌酐比值与疾病严重程度及妊娠结局的关系[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19,30(06):560-562+567.
[5]. 梁霞,韩翠欣,刘欢,田甜,班玲,王晓丹.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比值在妊娠期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及病情监测中的意义[J].临床误诊误治,2018,31(11):71-76.
本文仅作个人分析,相关问题请自行咨询专业人士
温馨提示:由于微信修改了推送规则,需读者经常点“在看”“点赞”,否则会逐渐收不到推文!请将“医学检验资料”设为星标或每次看完后点击一下页面下端的“在看”“点赞”,谢谢!